全国咨询热线:

021-64890289 15201834269

热搜关键词:加药装置,加药系统,加药搅拌机,循环水加药装置,加药泵,计量泵,气动隔膜泵,PH计,酸度计 | 
当前位置:技术支持 > 水处理药剂——既是救命的稻草,也是慢性的duyao 技术文章

水处理药剂——既是救命的稻草,也是慢性的duyao

点击次数:543  发布时间:2022-02-14

俗话说,是药三分毒,这话不光对人来讲有道理,对于污水处理,也同样适用。


在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,各地排放标准跟比赛似的,一个比一个提的高,你这边出水标准一级B是吧,那我这里一级A,那你都一级A了,我非得提到地表水标准不可。


以前我的污水厂是针对一级B建的,通过生物处理也可以轻松控制总氮指标,现在要提到一级A甚至地表水,要么改扩建,要么上药剂,才能满足排放要求。


在排放标准提升的压力下,水处理药剂市场规模蹭蹭的涨,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,2025年水处理药剂市场规模可达476亿元。

1.jpg

也就是说,每个污水厂都已经无法离开水处理药剂。虽然药剂的种类有100多种,让人看着头晕,但是对于污水处理来说,正规的其实就3大类,一类是针对脱氮用的碳源,一类是针对除磷用的混凝剂,还有一类是针对污泥脱水用的调理剂。还有一个另类是“李鬼"——“COD 去除剂"。



#1

什么?总氮又超标了?上药剂啊


由于管网渗漏的问题,我国普遍存在进水COD低,C/N低的情况,这就造成反硝化菌缺乏营养物质,干活效率慢,总氮超标。为了提升反硝化效率,污水厂就需要投加外碳源。


使用外碳源无可厚非,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外碳源,往往会造成2种后果。


一个是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。


很多污水厂不充分利用内碳源就盲目投加外碳源,其中大部分外碳源用于消耗过量曝气的氧气,大量的碳源被浪费,增加了污水厂的运营成本。


据估算,一个100,000 m³/d的污水处理厂为购买相当于20 mg-HAc/L醋酸(HAc), 每年花费大约300万元人民币(约45万美元),甚至更多。


另一个是过量投加外碳源,会导致二次污染。


最直接的就是COD超标。


2018年,彭泽县矶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因为总氮值高达60.5mg/L,所以往污水系统中投加大量碳源,导致COD出水超标,结果被罚款240万。本来是总氮超标让人着急上火,结果光顾着控制总氮,没想到COD又超标了,这就像是和面,一会儿水加多了,一会儿面加多了,面总是和不好。


还有污水厂因为投加量很大,造成污泥膨胀的。


因为大量的碳源进入曝气池后,会引起非丝状菌膨胀,也就是所谓的冲击负荷带来的膨胀,这种膨胀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二沉池堆满了泡沫,还有就是出水COD肯定也会升高。


#2

生物除磷根本不行,赶紧上药剂


干环保这些年,一说到除磷,大家基本反应都是除磷就得靠化学手段,生物除磷根本达标不了。


事实上,由于生物除磷和脱氮之间存在矛盾,要做到达标需要污水厂具有很强的运营能力,而化学除磷只要往里加药就行,不是生物除磷不行,而是人懒,不愿意干麻烦的事情,而且大家都用药剂来除磷,我用药剂肯定也没错啊。


图片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
但是化学除磷也存在2大问题。


首先是费钱。


近几年来为了应对总磷指标,几乎所有污水厂都在使用除磷药剂,并且为了保证效果,一般都是过量投加。市场上的除磷药剂五花八门,还打着dujia秘方的旗号不带配料表,污水厂计算不出到底投多少,所以本着多了总比少了好的原则,大多数污水厂投加药剂都是超量的,除磷已经成为污水厂的一项主要支出。


其次是增加了排泥量,资料表明,化学除磷比生物除磷多产生20%~30%的污泥。


污泥问题日积月累,正在逐渐压垮污水厂。污泥出路问题得不到解决,只能闷在曝气池中,回流污泥中的磷会再次水解,增加系统中的总磷浓度,而且抑制了污泥的活性,从而需要更多的碳源和除磷药剂,还增加了污泥脱水药剂的用量。


另外,污泥活性降低,絮凝性变差,污泥随着二沉池溢流,要么出水超标,要么进入深度处理单元,增加了反冲洗水量。


由此可见,不合理使用药剂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,影响污水厂的良性发展。


#3

COD超标了怎么办?用“COD去除剂"


跟上面的脱氮除磷药剂*是两回事,脱氮除磷药剂过量投加虽然存在很大的弊端,但是人家好歹是真的可以去除总氮和总磷。


而“COD去除剂"用的却是障眼法,是专门为造假使用的。


宣传2~3分钟就能见效的“COD去除剂",实际成分是氯酸钠,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。实验中常用CODcr法来测定COD含量,具体方法是在水样中加入强氧化剂重铬酸钾,在高温强酸的条件下,重铬酸钾消耗越多,说明COD浓度越高。


图片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


而氯酸钠比重铬酸钾的氧化性更强,所以COD先和氯酸钠反应,消耗的重铬酸钾就变少了,COD看起来就达标了。


也就是说,“COD 去除剂"只在检测的时候发挥作用,是一种用来躲过督查的造假手段。


去年一月份陕西神木污水厂因为累计投加131吨“COD去除剂"被处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,有关部门将此事认定为“通过篡改、伪造监测数据的方式逃避监管违法排放污染物"。


图片


看热闹的人多,使用“COD 去除剂"的行为并没有停止。现在在淘宝上随便一搜,“COD 去除剂"还到处都是,并且评论清一色好评。客服还会提醒你,如果担心被发现,可以用空白袋子包装。


还记得2018年,宜宾市一家化工厂购买了2吨无包装标识的“COD 去除剂",工人误把这些“COD 去除剂"当做生产原料投料后,发生爆炸事故,造成19人遇难,直接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。


教训是血换来的,但是好像得到教训的不包括旁观者。


#4

“救命"还是“害命"?


污水处理首先是要充分利用生物系统来去除污染物,在投加外碳源之前,想一想怎样充分利用好内碳源;在利用化学除磷的时候,想一想怎么提升生物除磷的运行效果;在用“COD 去除剂"之前,想一想是不是因为大量药剂的使用,才导致COD超标的?


在生物系统不争气的时候,使用药剂无可厚非,但是不能对药剂形成依赖,尤其是不能因为怕违法而去做违法的事情,否则这些被我们长期大量使用的药剂,终归会反噬污水厂。